首页 海外项目 保险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保险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12月13日晚,涨幅超过56%的保险龙头股中国平安公布了11月保费数据,公告称:前11月保费收入同比增9.4%。但是11月寿险新单保费收入84亿,同比下降19.8%,创年内最大单月降幅。

此公告一发,雪球站内瞬间炸锅了!球友发帖的文风基本一致,有这样的:

也有这样的:

保险行业作为非专业人士难以读懂的巨头行业之一,股民对其的分歧往往来源于知识结构的不对称,即大部分人都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而此次中国平安保费断崖式下降引发的质疑更多的集中在:保险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平安保险真的卖不动了吗?

01、如何理解保险的意义?

保险最初的逻辑是: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合同,让很多素不相识的人达成一份风险共担协议,从中赚取利润,投保人用一点小钱,对冲潜在的大风险。这是一个对各方都有利的生意。

而最初的保险是纯费用性质的,举个例子:保险公司收了100万保费,其中95万兑付风险,3万元支付其他成本,2万元净利润。由于风险并非平均分布,最终只有少数人会出险并获赔,其他大部分人的保费打了水漂。但是没有人知道自己会不会出险。

目前保险大致分为五种: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和储蓄与投资。前四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险,最后一个更趋近于理财。雪球用户@不明真相的群众将这五个险种按功能主要划分为两类:

1、保障,防范低概率风险事件,比如事故、疾病、灾害。

这个本质上是通过概率,调整保障资源在不同个体、事件上的分配,保证低概率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当事人不会因为风险事件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个事情不但对遭遇风险事件的当事人有意义,对于没有遭遇风险事件的人,就是没有出险的人,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提升了安全感,从而提高了社会效率。

2、投资,将资金委托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汇集起来投资,然后付给投保人(本质是投资人)一定的利息回报。

这个本质上是调整生存资源在个体生命周期中的分配。与别的委托理财相比,投资型的保险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强制储蓄;二是保险公司通过资产配置和周期配置,在收益上做到类似于固定收益的效果。

不过对于保险的投资属性,雪球内有两种声音,赞同者认为通过商业保险可以完成退休计划: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增高,退休后所需养老的金额也比过去要多。商业保险能够储蓄资金,退休后当作养老金使用;反对者认为保险主要是保障功能,不要把买保险当成投资,保险是帮助我们把自身风险转移出去的金融工具。

02、保险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有记载的第一张现代保险单是出现在公元14世纪,意大利。

1347年10月23日,意大利商船“圣·科勒拉”号要运送一批贵重的货物由热那亚到马乔卡。这段路程虽然不算远,但是地中海的飓风和海上的暗礁会成为致命的风险。双方约定,船长先存一些钱在勒克维伦那里,如果6个月内“圣·科勒拉”号顺利抵达马乔卡,那么这笔钱就归勒克维伦所有,否则勒克维伦将承担船上货物的损失。

这样,一份在今天看来并不完备的协议就成了第一份海上保险的保单,也成为现代商业保险的起源。

距今,保险已经跨过了670多年的历史。如果保险是“智商税”,那么全世界已经交了将近700年的智商税了。

我们辩证来看问题,雪球哥收集了部分雪球用户的讨论,认为保险股是智商税的逻辑主要集中在目前部分险种的赔付模式、理财储蓄型保险的实用性、保险行业在盈利及社会意义上的平衡:

雪球用户@山野茶客:没记错的话互相宝到60岁就不能加入了,所以里面都是年轻人。分摊了几十年医药费,最后到自己要用的时候,发现被踢出来了。而且赔不赔还由什么组成仲裁小组还是什么委员会决定的,有点儿戏吧,万一被否了……凉凉。

雪球用户@moonliver:理财型的保险真的是智商税。很多都是年化收益才2个点左右,急用钱想拿回来时只能用保单抵押贷款去贷自己的钱(80%),利率还要8、9个点。不要拿强制储蓄来忽悠人了,放银行不能强制吗?利息还高呢。

雪球用户@老虎战歌:从本质上来说,商业保险公司是一个企业化运作,是以盈利为目的,毕竟不会让大多数得利,这是他的大数据为结果算出来的,如果大部分都得利,他只能赔本,所以说注定了有大一部分人为另一部分人掏钱。

不过也有用户@顿牛表示,不论保险收益率再低,其都内含了真实的保障功能,这是股市、银行存款或国债都不具备的功能,不能舍本逐末。盯着保险收益率的人,完全忽略了保险的保障功能。按这个逻辑也可以说:

汽车就是收智商税,从A点到B点坐地铁才3块钱;

买房就是收智商税,租房更划算;

茅台就是收智商税,二锅头的酒精含量还更高;

盯着收益率决定不买保险,跟盯着收益率买P2P,逻辑是一样的。

这个社会生活着不同条件、不同背景、从事不同职业的群体。他们对生活有着千差万别的诉求:有些人衣食无忧、财务自由,可以任意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喜好;有些人为生活忙碌,经不起生活中的任何一点意外。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的生活和境遇都是千篇一律的,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会先到来,保险对于有些人来说是生活的额外保障,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当意外发生的时候这就是全部保障。

如果你想下结论保险到底是不是智商税,从社会角度我们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1.保险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好的作用?

2.保险给社会带来了哪些恶劣的影响?

3.假如意外发生,有多少人不得不需要?

从资本角度,我们再问三个问题:

1.保险行业规模还在不在?

2.市场需求还有没有?

3.市场份额主要掌握在少数龙头公司手中的格局变没变?

从14世纪到如今,保险已走过六百多年的历史,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医保、汽车商业险、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不同的险种可以提供不同风险的抵御,但前提是,选对险种、读清保险条款、配置适合自己的保险,别让保险成为自己专属的“智商税”。

在此雪球哥列了几个基础险种供大家区分:

重疾险:也叫作大病险。这个保险是针对于一些花费特别巨大、治疗特别困难的疾病而设立的,最常见的就是癌症、急性心肌梗塞等。重疾险会明确列明几十种或一百多种疾病,如果投保人不幸罹患其中任何一种,保险公司会直接支付一笔金额给。

医疗险:相比于重疾险的“看病给钱”,医疗险是“见票给钱”。医疗险是不管投保人得的是什么病,根据收据报销,但医疗险通常会有附加条件。

意外险:是因为一些不可预见的、外在的、突发的、非疾病导致的严重伤害。

人寿险:人寿险,又称“死亡险”,只有小明离世了才会赔付。通常家庭支柱需要,传承需要,或者股东互保也是用人寿险来做。

储蓄与投资:通常是分红理财产品或者基金。

03、平安的保险真的卖不动了吗?

此次关于保险是否为智商税的讨论究其源头还是来自部分投资者对于中国平安的不确定性。在12月13号之前,平安的股价从92不停下探,市场的质疑声便此起彼伏,这已然在投资者的情绪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再加上此次保费的公布,更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雪球用户@杨坤伟曾任职中国平安人寿多年,对于此次平安保费断崖式下降,他表示保险公司的单年业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多,比如股票市场波动,利率变动,自身策略变化,管理层变化等,但是长期来看实际上只取决于两个因素,管理水平和大的经济环境。只要经济持续增长,保险行业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直到市场饱和。以下为详细解读:

1.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用某一个月的业绩去衡量未来业绩的好坏都是极度愚蠢的,去年三季度的茅台大跌,平安三季度的增速骤降,距今也不过刚刚一年而已,不过市场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大多数人永远没有记性;

2. 保险公司的单月业绩,尤其是保费这一指标受到营销策略的影响非常大。没记错的话,一月份保费同比负增长也接近20%,但是新业务价值是正增长的。

3.保险公司的单年业绩,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多,比如股票市场波动,利率变动,自身策略变化,管理层变化等,但是长期来看实际上只取决于两个因素,管理水平和大的经济环境。只要经济持续增长,保险行业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直到市场饱和,而要取得超过行业均值的业绩增速,那么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实际上只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一个因素,平安的管理水平如何,大家心里应该有杆秤;

4. 保险公司一年四个季度中,以四季度的业绩腾挪空间最大,好的时候可以好到爆,差的时候可以烂到扶不上墙,但是无论如何都是有底的。平安的钻石政策,季度考核政策,还有诸如外部的MDRT等,都会促使相关人员在年底进行一定程度的冲刺,不至于让业绩太难看;

5. 与每年1月份情况不同的是,11月通常不会大规模主推理财型产品,很难发生新业务价值率大幅度提升的情况。所以,今年的11月的单月新业务价值大概率是下降的,至于下降幅度,不瞎猜;

6. 在关注11月的保费断崖式下跌之前,建议回头看看去年四季度的业绩情况,去年11月的保费同比增长达到两成,12月的保费增长甚至接近四成,如果早几年,这样的业绩或许算不上太惊艳。但是注意,这是在整体大环境不好,行业整体大幅度负增长的情况下取得的。这样的高增长,给今年留下了超高的基数,恐怕没那么容易消化;所以,即使12月的保费出现更大幅度的下跌,也不要惊讶,因为很正常。

@杨坤伟发帖的最后说到,人们总是高估一年的变化,却低估十年的变化。

很多人对于投资是如此,对于生活的预判也是如此,健康、财富、事业、生活...未来的不确定性那么多,你说保险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呢?

  • 0
  • 2020-06-10 20:16:57
  •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