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外文化 马来历史|现代马来西亚

马来历史|现代马来西亚

1971年,正式提出并加以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据马来西亚政府公布的数字,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在70年代的年均增长率为7.8%。马来西亚经济在经历了70年代的高速增长后,进入80年代,便出现了减速增长的势头,80年代前期的年均增长率仅5.2%,贫困率又一度回升,1983年达到30.3%。80年代中期,马哈蒂尔对新经济政策作了某些调整,放宽了对投资、外贸、金融等领域的管制和限制,积极推进经济自由化。实行经济私营化。积极吸引外资。从1986年开始,马来西亚转而采取积极吸引外资投资的政策。同年10月,政府大幅度地修订有关的投资法案,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重视制造业的发展,1981年开始侧重发展重化工业,1990年,马来西亚制造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值的比重已达27%。重视农业的发展,1984年制定了全国农业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从1987年起,马来西亚经济开始迅速增长,1988年到1990年,其增长率分别为9.9%、8.8%和9.8%。进入90年代后,1991一1993年均增长8.1%,其中制造业、建筑业各增长12.3%,农业2.4%,均超指标。人均收人由1990年的6238马元(2437美元),增到1993年的8350马元(3262美元)。1992年对外贸易总额为821亿美元, 是关贸组织的第16大贸易国。同年,马来西亚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外汇储备超过20亿美元。在1987年, 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首次超过农业,后又由1990年的占26.9%上升到1993年的30.1%。

1991一1993年间,制成品出口年增长率达2.1%。1993年,制成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已达71%。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人的不断增加, 马来西亚的贫困率已从1984年的18.4%下降到1990年的17.1%,1993年又降为13.5%。

马来西亚燕屋

燕屋投资

同时,马哈蒂尔的执政方式被批评者指责趋向于专制,特别是在经历了1985年司法危机及1987年茅草行动之后。然而,另一边厢,马哈蒂尔政府在尝试将马来西亚打造成区域教育中心的同时,教育及语言政策趋向于宽松与开放,包括让英语成为许多公立及私立大专院校的教学语言,以及让华文教育组织建立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及韩江学院。但是,执政晚期所推行中小学英文教数理政策及白小事件等则饱受母语教育推行者诟病。


在1990年代晚期,马来西亚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副总理安瓦尔去职所导致的政治不安所撼动。在1997年,由于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导致副总理安瓦尔遭到撤职与逮捕。在安瓦尔事件中,法庭中错综复杂的纠葛关系,特别被看作民主宪政受侵蚀的表现。安瓦尔的妻子万·阿齐扎组织了一个新政党人民公正党。在1999年的大选中,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和回教党组成了一个替代阵线(后来的人民联盟)。其结果是回教党从巫统手中赢得许多马来议席,但许多华人选民反对这个与回教党的不正常结盟,使得民主行动党对马华公会失去了许多议席,甚至连民主行动党的领导人林吉祥也落选。万·阿齐扎赢得了安瓦尔原先在槟城的选区议席。

2003年,马来西亚在位最久的总理马哈迪医生宣布退休,由副总理阿卜杜拉·巴达维接任。
  • 0
  • 2020-11-04 15:40:57
  • 人浏览